宅男女神

首頁 > 宅男女神 / 正文

武汉人过早必备小吃:名字中有面不是面,用定制工具做,传承百年

网络整理 2019-06-24 宅男女神

武汉人的过早是从面食开始,除了最为大众熟悉的热干面外,面窝也是过早必备美食之一。

面窝的由来,据传是在清朝道光年间,由汉口一位名叫昌智仁的卖烧饼小贩发明的。因当时烧饼生意难做,昌智仁于是四下倒腾创意,把米浆和黄豆浆掺杂在一起,再让铁匠打制一柄中间高四周低的圆形大勺,大勺舀米浆过油炸,以此发明出了面窝。

武汉人过早必备小吃:名字中有面不是面,用定制工具做,传承百年

面窝的形状像一个圆饼,中间是镂空的,很薄,四周厚,这样的形状是由炸它的器具决定的。面窝这样的形状,让它特别方便被夹起来,除此之外似乎也没什么特别,不过,面窝好咬是真的,好咬也好消化,一口面窝下肚,满嘴流油。

面窝虽然名字里有面,但却不是用面粉做的,如今的面窝做法和以前差不多,但也有各自的特点。大原料,米浆黄豆浆不变,变化的在于对佐料的精挑细选。面窝里加少许精盐,吃着更加适口;面窝里加少许生姜丁,吃着有淡淡辛辣味,冲掉油腻感;面窝里加少许葱末,在面相上更好看,也更加符合大众口味。

武汉人过早必备小吃:名字中有面不是面,用定制工具做,传承百年

制作面窝最考究的地方是调制原浆,也就是其中的米浆和黄豆酱的比例。单纯的米浆不容易炸成形状,而需要适量黄豆酱调和发酵,促使最终的面窝油炸成型。之前有人试过在原浆里加入适量发泡粉,加速发酵来油炸,但过多碱性物质加入,面窝的风味远不如原浆油炸的好吃,因而这样的尝试并不成功。

有失败的尝试也就有成功的尝试,在面窝种类上的改进见仁见智,推动着武汉过早小吃的种类不断推陈出新。有米浆版的面窝,还有改进的以红薯浆为原料的红薯面窝,武汉人将之称为“苕面窝”。苕面窝比原浆面窝,更有弹性,口感香糯。还有豌豆面窝,原料不同,但经过油炸之后,似乎也分辨出来。

武汉人过早必备小吃:名字中有面不是面,用定制工具做,传承百年

面窝制作中还有一个工具必不可少,甚至说直接决定了面窝的名字,它就是那件定制的大铁勺。只要是做面窝的,必定会有大铁勺,过早高峰的各个小摊位前,面窝供不应求,于是就有排队的人等在油锅前。老板一手掌勺一手收钱,一个面窝从原浆桶里舀上来,轻放进油锅,炸得沸腾不止,慢慢成形。客人手拿筷子跃跃欲试,看到一个面窝炸好后放进旁边的案板上冷却,他就眼疾手快夹了就走,老板大声默念:“下一位,再等等,马上出锅了。”

一碗热干面搭配一个面窝,武汉过早的大街小巷里基本上都是这样就餐的人群,从中也可看出面窝和热干面的友好搭档了。热干面里芝麻香,加上面筋爽利,吃一口面,就一口面窝,油腻的香味四溢。热干面和面窝热量都很大,所以再加点饮品那就更完美。

除开热干面搭配面窝,还有很多其他搭配的小吃,比如稀饭搭配面窝。稀饭清淡,面窝油腻,就一口稀饭,顺畅到底,咬一口面窝,油腻三分,很多老年人喜欢这样的搭配。还有汤面搭配面窝,这个吃法在武汉周边地区很流行。蛋酒搭配面窝,喜欢甜食人的最爱。

武汉人过早必备小吃:名字中有面不是面,用定制工具做,传承百年

现在,武汉三镇任何一家早餐店里都会有面窝的身影,比如武昌区户部巷里有谢氏面窝,它在原料选择上比较考究,制作的面窝口感独特,比较知名。在小编看来,汉口洞庭湖街道那边也有一家李记的早餐店,它里面的面窝做的特别厚,口感醇厚,但油腻味比较轻,非常适合老年人口味。在江汉区西北湖的王婆伤心粉早餐店里,有苕面窝,口感q弹,可谓面窝界的一股清流。

面窝的风靡和它的原料、制作等有关,体现着武汉人的吃货精神。小小的面窝,虽然只在一天之中的早餐与大部人接触,但那种油腻的糯感风味仍然令人回味。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,风土人情,油炸的面窝搭配热气腾腾的面条,快速上桌吃完,然后再奔向工作岗位,这种匆忙的感觉和印象,何尝不是武汉这座城市的风格呢?

本文作者:老周咵天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705530487055581699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小吃   热干面   武汉   面条   美食   豆浆   红薯   跳槽那些事儿     调味品   大众汽车

搜索
網站分類
標籤列表